专业标准: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南

2019-01-18

  日前,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要求”三大部分组成,基本内容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分为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15个领域,细化成60条具体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作为实施职业教育教学的主体,不再参照普通教育教师管理,第一次有了专门的专业化标准。

  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任务。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这次颁布的《专业标准》,是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合格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重要依据,对教师成长必将起到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它对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培养有“章”可循

  《专业标准》是检验教师教育院校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师资是否合格的标准。《专业标准》对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素质做了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有了“章法”。教师教育院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专业标准》的规定作为培养目标,完善教师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设置教师教育课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职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培养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胜任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优秀师资。

二、教师准入有“约”在先

  《专业标准》是跨入职业学校教师队伍门槛的最低准绳和基本要求。这一“门槛”要求若想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的人,必须达到《专业标准》明确提出的要求和具备的能力。根据《专业标准》,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准入标准,将《专业标准》对教师能力要求列入教师资格考核内容,遴选优秀人才加入职教师资队伍。严把教师入口关,做到教师准入“有约”,这是提高教师队伍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还要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三、教师培训有“的”放矢

  《专业标准》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专业成长和终身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有了《专业标准》,教师培训的领域和导向更有针对性,培训工作更有实用性,更具有效性,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就有了依据。今后各职业院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开展教师培训要从师德教育、增加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能力三方面入手,对照《专业标准》60条具体要求,改变教师培训内容散、理论虚、方法偏的弊病,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高上存在的问题。同时,《专业标准》还明确提出要求,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大胆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引导教师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开展校本研修,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增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四、教师考核有“法”可依

  《专业标准》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考核评价的基本准则和重要依据,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必须遵守的“法则”。没有一整套严格的体现职业教育教师特点的管理制度,就没有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专业标准》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融入职业教育教师管理制度的各个环节,明确了广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必须达到的基本规范要求。有了《专业标准》,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照《专业标准》进一步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健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绩效管理机制,从而加强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面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时代新要求,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迫切需要造就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作者丨 黄尧,系国务院参事,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

来源丨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网站